我們在網路上及書本找尋相關堆肥資訊

不過訊息好多 好紛亂 我們無所適從

我們的目標主要是堆肥給蚯蚓吃 生產有機羊蚓糞

可是羊糞堆肥訊息不是太片段 不然就是只有圖 沒有文字說明

就算找到了 可是就是文字帶過  不夠具體

比如:

翻堆時機  溫度如何控制  發酵過程有什麼現象....

有些文章有我們想要的答案

可是必須找好幾篇文章  可是這樣很擔心環境不同  操作方式也不同

這樣我們根本不知如何下手

因此, 我們寫這一篇文章 只是回顧性文獻蒐集

但本篇文章的功能是.............

*讓自己不用看一堆文章重新複習  只要翻翻我這篇文章就可以意難忘

*可以給想自己堆肥的朋友參考, 省錢堆肥法(因為我們沒有加堆肥菌, 也不想一次購買太多設備)

 

本篇回顧較適用有條件的朋友參考,

所謂有條件是: 有比較大的操作堆肥空間, 方便取得堆肥資材者

 

 

~~~~~~~~~~~~回顧開始分隔線~~~~~~~~~~~~

第一步: 了解碳氮比

找了那麼多堆肥文章   大家都會提到碳氮比

碳氮比就是 有機物中的碳總含量與氮總含量的比, 通常寫成 C/N

恰當的碳氮比, 有助微生物發酵分解, 所以知道碳氮比 是相當重要的事

文獻指出 太高的碳氮比堆肥化後  微生物會跟植物搶氮 

結果就是植物出現缺氮表現  所以還是參考一下比較妥當

較合適的碳氮比大部份資料都是建議介在 25-30:1之間

(香港有機資源中心有提到 最理想的碳氮比是25-30:1  請參考堆肥)

下表示參考各個網站統整出來的碳氮比

 

參考來源1:落葉要歸根-落葉堆肥的理論與實作 (吳正宗,中興大學環境科學系)

參考來源2:蚯蚓的利用與養殖(謝宜敏,1997)

參考來源3:有機質肥料製作與使用(羅秋雄,桃園農改場)

參考來源4:李宗翰(桃園農改場)

參考來源5:食在很重要(Ryneh,2011)

參考來源

來源1

來源2

來源3

來源4

來源5

材料

C/N

乾麥草

 

88

 

 

 

乾稻草

76

67.1

 

 

 

稻草

 

 

 

 

100

穀殼

106(乾基)

 

83

88.3

 

椰子殼

37(乾基)

 

 

 

 

148(乾基)

 

 

 

 

玉米桿

68(乾基)

20

25

 

 

甜玉米莖

10-15(70%水分)

 

 

 

 

小麥稈

75(乾基)

 

 

 

 

高粱稈

73(乾基)

 

 

 

 

大豆稈

30(乾基)

 

 

 

 

油菜稈

62(乾基)

 

 

 

 

蘿蔔葉

8-10(90%水分)

 

 

 

 

果皮

 

 

 

 

30

蔥葉

10-15(80%水分

 

 

 

 

落葉

 

41

 

 

 

新鮮樹葉

 

 

 

 

45

乾樹葉

 

 

 

 

60

大豆莖

 

32

 

 

 

黃瓜莖

9-12(70%水分)

 

 

 

 

甘藷藤

10-15(70%水分)

 

 

 

 

豆莢

 

 

 

 

30

野草

 

27

 

 

25

枯草

 

 

 

80

 

花生稈

28(乾基)

 

 

 

 

花生殼

33(乾基)

 

 

 

 

花生莖葉

 

19

 

 

 

蠶豆莖葉

38(乾基)

 

 

 

 

菸莖

14(乾基)

 

 

 

 

紡織屑

 

23.3

 

 

 

山芋藤

 

25

 

 

 

新鮮木屑

>500

 

 

 

400

樹皮

>500

 

 

 

125

松葉

50-60

 

 

 

 

松針

 

 

 

 

66

松樹鋸木屑

 

 

510

 

 

松樹皮

 

 

262

 

 

杉葉

40-50

 

 

 

 

廢棄菇類

 

 

 

64.3

 

養菇木屑

25-40

 

 

 

 

蔗渣

204(乾基)

 

 

204

 

米糠

20-22(乾基)

 

 

15

 

茶渣

16(乾基)

 

 

 

 

咖啡渣

 

 

 

 

20

菸葉渣

18(乾基)

 

 

 

 

草木灰

 

 

 

 

23

海藻

35(乾基)

 

 

 

19

碎紙

 

 

 

 

150

報紙

 

 

 

 

150

紙張

 

 

 

 

150

人糞

 

2.9

 

 

 

鮮羊糞

18

29

 

 

 

鮮牛糞

25

25

19

18.8

 

鮮馬糞

21

24

 

 

 

鮮豬糞

12

13

13

14.3

 

鮮鴨糞

14

 

 

 

 

鮮鵝糞

25

 

 

 

 

肉用雞糞

 

 

7

 

 

蛋雞糞(未乾燥)

9

 

8

8.1

 

蛋雞糞(太陽乾燥)

 

 

9

 

 

蛋雞糞(火力乾燥)

 

 

9

 

 

田菁

24

 

 

 

 

紅蘿蔔

 

 

 

 

27

番茄

 

 

 

 

12

辣椒

 

 

 

 

15

白飯

 

 

 

 

15

洋蔥

 

 

 

 

15

太陽麻

30

 

 

 

 

埃及三葉草

19

 

 

 

 

油菜

14-22

 

 

 

 

紫雲英

15-23

 

 

 

 

大豆粕

4.7

 

 

7.1

5

蓖麻粕

4.5

 

 

7.8

 

油菜籽粕

8.3

 

 

 

 

花生粕

7.7

 

 

 

 

胡麻粕

7.6

 

 

 

 

向日葵粕

9.2

 

 

 

 

米糠油粕

15

 

 

 

 

葉菜殘體

12

 

 

 

 

海草粉

23.5

 

 

 

 

椰子粕

10

 

 

 

 

菸草粕

19.3

 

 

 

 

芒果葉

24-36

 

 

 

 

蘋果葉

15-24

 

 

 

 

柑橘葉

14-21

 

 

 

 

鳳梨葉

24-33

 

 

 

 

蓮霧葉

27-38

 

 

 

 

番荔葉

13-19

 

 

 

 

香蕉葉

10-19

 

 

 

 

龍眼葉

20-33

 

 

 

 

荔枝葉

18-33

 

 

 

 

酒糟

6-8

 

 

 

 

啤酒糟

10

 

 

 

 

魚類殘渣

6-8

 

 

 

 

肉類殘渣

6-8

 

 

 

 

 


除非您很幸運, 可取得的堆肥就是剛好合適的碳氮比
有了參考的碳氮比後, 重要的是怎麼調配

不然 還是乖乖的調配堆肥原料吧!

下方計算方式請參考: 堆肥材料混合計算

以堆肥材料的重量當作配比

以我們最常取得的材料來說, 是 乾樹葉跟豆渣

乾樹葉的碳氮比大概是  60:1

豆渣的碳氮比大概是  5:1

所以如果使用:

    兩份豆渣   5:1

    一份乾樹葉 60:1

混合後的碳氮比就是  (2*5+1*60):(2*1+1*1) ---> 70:3  ---> 23.3:1 有點偏低

    那豆渣跟乾樹葉各一份呢?

碳氮比就是  (1*5+1*60):(1*1+1*1) ---> 65:2 ---> 32.5:1 偏高了啦!

    使出大絕 豆渣1.5份 乾樹葉一份

碳氮比就是  (1.5*5+1*60):(1.5*1+1*1) --->  67.5:2.5  ---> 27:1  剛剛好在25-30:1之間

所以用手邊容易取得的材料搭配碳氮比計算 就可以堆肥了

 

第二步:堆肥合適的地點

地點的選擇很重要, 以下是我們找到的資訊與自己的經驗

*遮雨的地方:

  雨水會把您的肥份帶走

  多餘的雨水會把您的堆肥縫隙塞住, 變成厭氧發酵, 很臭喔

  最好的場勘時機就是下雨天了, 看看雨水是不是會潑進來

*要遮陽:

  陽光會把微生物殺死, 所以請不要直接讓陽光曝曬

  都嫌微生物不夠了還把微生物殺死.....會影響堆溫上升

*空間要適合翻堆:

  因為過一段時間可能必須翻堆

  空間太小, 你沒辦法翻啊!! 操作很不方便喔

*通風良好的場所:

  好氧堆肥需要氧氣, 所以一定的通風是必須的 

*離堆肥資材近的場所:

  因為我們的主要堆肥材料是羊糞

  羊每天產生的羊糞超過20公斤, 我們現階段尚未考慮大量機械化

  所以是人工每天花十幾分鐘收集羊糞, 所以堆肥地點就直接設在羊圈旁

  省時省力.....又省錢

*離水源近的場所:

  因為我們會先讓堆肥材料陰乾, 降水份, 所以到時要堆肥時必須加水

  所以水源取得便利性也是很重要的, 不然水很重, 單人作業不好提水的

 

第三步: 堆肥的體積大小與材料大小

因為好氧堆肥要靠微生物加速腐熟堆肥物質, 所以溫度是一個很重要的因子

太小的堆肥體積不容易蓄熱, 高溫維持不久(我們看文獻 所謂的高溫就是超過45度C)

這樣病蟲害殺不死, 之後弄到田裡會有作物種植問題的

       最適當的體積大概是6立方公尺(長2.5公尺 寬2.5公尺 高1公尺)

 *翻堆式的堆肥高度以1-1.5公尺最好

  小於80公分, 通風可能太好, 散熱快 堆肥溫度可能有不容易上升問題

其他參考資料是說, 如果你的堆肥資材少

可以使用保溫設備, 讓你的堆溫保持住

我們是過用魚市場的保麗龍盒 保溫效果真是一級棒啊!

不然就是在你的堆肥上方蓋上麵粉袋 這樣也可以蓄熱

只是要注意蓋太久有缺氧問題喔....要給他翻一下 或者給堆肥戳洞  讓空氣跑進去

       堆肥原料大小大約是1-2公分最好

所以若是家庭廚餘, 有人會給他切一切 變小一點

太小會讓空氣進不去

太大微生物分解效果不好, 裡面容易沒分解到

 

第四步: 最適合堆肥的水份含量

堆肥前要調整水分

根據文獻紀錄最佳水份是50%-60%, 大部分建議調到60%

因為堆肥過程會有熱產生, 伴隨水份會慢慢流失, 所以調到60%是個不錯的選擇

參考資料都是這樣形容水份60%是怎麼回事:

       用手緊握堆肥材料, 水會從指縫滲出,但不會滴下來, 摔在地上不會散開

(無法意會, 就直接買溼度計算了.....不過應該很好懂才是)

我們有查到資料, 水份高於70% 低於 30% 堆肥作用會停止.....

濕度太高容易變成厭氧發酵, 濕度太低微生物活動受阻, 睡覺休眠去...

所以...

   太濕就加乾基質降水份

   太乾就直接補充水份加水就好

我們覺得....先讓堆肥材料乾一點 然後再加水的方式最好控制了...

農業知識入口網,高雄農業改良場也是建議在乾的情況下調配資材, 這樣好控制碳氮比

要注意的是, 過多的水分會流到最下層的堆肥材料中

容易讓最下層水分過高, 導致材料縫隙過少, 氧氣無法進去, 變成厭氧堆肥

厭氧堆肥的臭味,  超級無敵臭啊!!  

所以切記, 水分寧願少一點, 也不要過多....

 

第五步: 何時翻堆? 翻堆的時機

堆肥時有一點很重要 就是何時翻堆?

翻堆的目的之一是要提供氧氣給堆肥中的微生物

同時怕溫度過高, 會讓微生物死掉, 所以翻堆也可以降溫

 

綜觀所有文獻, 提到的翻堆時機都與溫度有關

因為溫度高低與微生物息息相關

不同的溫層, 有不同的微生物生存, 所以記得要量溫度喔!!

桃園區農業改良場文獻提到: 溫度維持60-70度C約兩天時就應該進行第一次翻堆

然後讓堆肥溫度維持在50-60度C之間, 這樣可以殺死好多害菌

不然會悶太久  耗氧菌熱死  缺氧死  變成厭氧發酵

 (也有人提到 好菌遇到高溫時 會生成孢子 休眠去 壞菌來不及變 就死光了) 

堆肥溫度下降後, 再一次進行翻堆,

台大出品的「堆肥技術與設備手冊及案例彙編」中有提到, 最好的堆肥溫度是55度C

而在桃園區農改場 李宗翰文章中提到:

      當堆肥溫度達到 60-70度C時翻堆

某些文章建議要根據適合自己情況來判斷是翻堆(這......我是初學者  我不會判斷)

所以結論就是:

     若是您的堆溫不處於45-60度C, 就翻堆吧!

如此一直進行, 直到你翻堆了, 堆肥溫度也沒有上升跡象, 與室溫相同, 那就是離成功很近了              

 

最後一步: 堆肥成功了嗎?

基本上, 堆肥物質變成棕黑色, 沒有臭味, 有泥土味, 基本上是成功了!

而我們現在是用蚯蚓來測試, 加水後搓成團, 放到蚯蚓住的地方, 看牠們吃不吃

如果不知基本上就是還有有毒物質在, 蚯蚓會吃, 那就放心了

下面是從網路上找到的中興大學堆肥腐熟度評分法, 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項目

  

顏色

黃至黃褐色(2);褐色(5);黑褐色至黑色(10)

形狀

黏塊狀(2);塊狀易散(5);粉狀(10)

氣味

糞尿臭明顯(2);糞尿臭不十分明顯(5);堆肥臭(10)

水分

用手使勁握從手指間有水冒出,水分含量在70%以上(2);用手使勁握從手指間有少量水冒出,水分含量在60%以上(5);用手使握從手指間沒有水冒出,水分含量在50%以下(10)

溫度

50以下(2)50-60(10)60-70(15)70以上(20)

時間

純畜糞:堆積20天以內(2)20天至2個月(10)2個月以上(20)。與作物殘體混合:堆積20天以內(2)20天至3個月(10)3個月以上(20)。與木質材料混合:堆積20天以內(2)20天至6個月(10)6個月以上(20)

翻堆次數

2次以下(2)3-6(5)7次以上(10)

強制通風

(0);有(10)

 

 

同一個參考資訊來源, 裡面有比較堆肥優劣的比較

項目

優良堆肥

劣質堆肥

腐熟度

完全腐熟

未完全腐熟

微生物相

好氣性菌

厭氣性菌

分解

氧化反應

還原反應

氣體產生

二氧化碳

甲烷、硫化氫、氨氣

pH

微鹼性或中性

酸性或鹼性

溫度

和緩上升

冷涼或高溫

顏色

茶褐色

黑色

氣味

芳香、甘甜味

惡臭、腐酸味

肥料成分

較為穩定

變異大

毒性物質或有害成分(如重金屬、有機毒物質)

不含或僅含少量,但均低於安全標準

含量超過安全標準

水分含量

適量(便於運送且不會污染環境)

過高(不利裝袋及運送,且會污染環境)

雜草種子

已被殺死或不存在

存在且具發芽能力

寄生蟲卵或幼蟲

已被殺死或不存在

存在且會孵化成蟲

病原菌

已被殺死或不存在

仍存活(施用後會造成病原菌之傳播)

作物生育

可增進作物產量和品質

負面效應大於正面效應,甚至會造成作物減產或死亡

土壤品質

提高土壤品質,改善土壤性質

降低土壤品質

不純潔物

甚低

存在且超過標準

 

若想快速了解堆肥各種常見的驗證方法,

請參考 行政院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的恆春分所「堆肥製作與利用」

其他資訊

簡道南 堆肥製作原理 台肥月刊

   這篇文章提到各國堆肥病原菌控制要求,

   這張很特別, 我們找這麼久, 第一次看到這標準, 所以一定要記下來的~~~

 

接下來我們會實作羊糞堆肥, 堆肥過程再跟大家分享吧!!

arrow
arrow

    逗滾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